【村情一览】
全椒县大墅镇黄集村面积23.7平方公里,38个村民组,人口3584人。村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,党员223名,村“两委”干部5人。2023年,村集体经济收入27.3万元、收益25.9万元。黄集村是一星级党支部、AA级信用村,2023年被评为滁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。
【工坊概况】
“集‘秸’号”共富工坊成立于2023年8月,由滁州市惠仁合创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与黄集村结对共建,属来料加工型。工坊占地面积15亩,主要从事秸秆收储加工,带动稳定就业20人、季节性用工35人。2024年,工坊可实现经营收入590万元,助力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80万元、收益增加45万元。
【建设背景】
黄集村位于全椒县西部,属丘陵地带,以种植水稻为主。近年来,黄集村通过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品种,采用精量播种、水肥一体化、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多项关键技术,实现了水稻稳产增收。但逐年增长的水稻生产量也带来了秸秆处理难题,“焚烧秸秆”造成环境污染,“秸秆留田”增加翻耕成本且引发病虫害,“秸秆离田”则需整理打捆、搬运等,费时费力成本高。2023年,黄集村为增添产业发展活力,解决秸秆处理难题,携手惠仁合创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,创建“秸秆打捆联盟”,成立“集‘秸’号”共富工坊,采取“村居搞服务、企业得秸秆、农民享收益”的运作模式,将秸秆变废为“宝”,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“双赢”。
【做法成效】
协同联动聚合力。村企成立联合党支部,组建“集‘秸’号”共富工坊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系统分析区域内秸秆产生数量、种类、利用去向、利用情况等数据,研究确定秸秆高质量饲料和成型燃料加工2大发展方向。建成1000平方米标准化加工厂房,购置2组机械设备,完善秸秆加工相关配套设施。建立“工坊+基地+农户”的运行模式,实施订单农业生产,对秸秆进行统一打捆、统一收储、统一加工、统一运输、统一销售,形成全产业链闭环管理,提升土地产出率、劳动生产率、资源利用率。积极拓宽销售渠道,与芜湖市南陵牛羊业养殖合作社、滁州滁能热电公司达成合作,每年供应2800吨草料,每吨价格550元—600元。
先锋领航添动力。聚焦产业升级,按照“支部引领+党员牵头+农户参与”原则,推动同向发力、多方联动。镇、村党组织牵头与安徽财经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、东华科技公司等项目团队开展技术合作,打造试验示范基地,工坊党支部联合县、镇两级农技中心提供技术指导,大力培育本地党员大户成为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。充分发挥党员户示范带动作用,以老党员带新党员、技术能手带技术“白手”的方式,通过现场教授、结对帮扶,推广秸秆机械化打捆离田和循环利用生产新技术,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质效,实现产业联农带农富农。今年以来,工坊提供长期稳定就业岗位30个,临时就业岗位达400人次,年发放当地农民工资与机械费用350万元,辐射周边古河、马厂等多个乡镇,推动农村闲置和半闲置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充分就业。
品牌塑造增活力。围绕党建提能、品质提优、品牌提档、共富提速4个方面,村党总支打造“金色先锋”党建品牌。按照“党建引领、党群共富”的思路,与周边9个村(社区)党组织结成秸秆打捆产业联盟,统一制定规划、对接资源项目、设立宣传点位,推动“规模化生产+精深化加工+品牌化运营”的转变,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。同时,坚持把秸秆打捆离田高效利用作为消除火灾隐患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,帮助群众算好“经济账”,引导农户从源头上杜绝秸秆堆积和焚烧现象,力争形成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。2024年,黄集村秸秆焚烧次数同比下降近50%,秸秆“秸”尽所能,实现了经济、社会、生态效益共赢的良好局面。
【下步打算】
扩大生产规模。引进先进秸秆加工设备,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根据生产需要,扩建现有厂房,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,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。
深化校企合作。强化与高校、科技企业合作,设立研发中心,深化与华南理工大学、东华科技有限公司交流,共同谋划开展项目合作。
注重人才培养。招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,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技能培训,为工坊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。